激励赋能 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壮大-j9九游会官网

激励赋能 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壮大
稿件来源:西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3-05-09 16:33
  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社区治理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居民的民主、自治、互助观念日益增强,志愿者以及居民自治组织所起到的作用愈发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二〇五所社区不断探寻摸索,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经验方法,在志愿队伍的孵化、壮大、赋能、裂变中均收到良好效果,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并使志愿者实现了从“参与者”到“管理者”的转变,实现了从“激励赋能”到“自我赋能”的转变。

  多措并举,广泛吸纳。志愿自组织形成前期,二〇五所社区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文明创建”为契机,以“服务骨干”为联盟,广泛吸纳居民加入社区自组织。二〇五所社区以居民喜爱的文体活动为突破口,广泛吸纳合唱队、舞蹈队、葫芦丝、书画协会等成员,为形成新的居民自组织提供了孵化的温床;同时,二〇五所社区抓住“文明创建”契机,发布招募令激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适时在文体队、居民群、党员群中招募志愿者,组建微信“志愿群”;为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工作人员还动员社区现有的文体、志愿者骨干广泛发动群众,在多方助力下,志愿群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百人大群,我们不仅收获了志愿服务同盟军,也收获了社区建设的强大助力。

  激励赋能,稳定队伍。为使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二〇五所社区在队伍成立初期采取正面宣传、物质激励、荣誉激励三种方式对志愿者进行激励赋能。“正面宣传”是通过将志愿者事迹以照片、视频、美篇的形式发在居民群和志愿群中,一方面激发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激励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队伍;“物质激励”是依托“大安”能量益站采取“时间银行”的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长进行积分统计,所获积分可兑换等价商品,让志愿者始终感到被重视;“荣誉激励”是在道德讲堂、“七一”表彰会等活动中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发放j9九游会官网的荣誉证书和奖品。这三种激励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志愿者对志愿行为和自我的认可,利于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当志愿服务积分累积到一定量时,二〇五所社区会在志愿者中寻找“骨干”力量。“骨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号召力,将成为重点赋能对象。
  自我赋能,不断裂变。随着志愿活动的深入开展,二〇五所社区从积分最多的志愿者中挖掘出“骨干”力量,通过发展、培养为网格长、楼栋长、新组织队长等方式促使志愿者完成从“激励赋能”到“自我赋能”,从“参与者”到“管理者”的转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志愿队伍完成新的“裂变”。在发展初期,通过开展活动、召开座谈会、党组织谈话等方式逐步了解志愿者骨干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想法、能力、特长,在此阶段,“自我赋能”已经开始。在志愿者从“受到重视、被动询问”到逐步“主动诉求、参与解决”的过程中,“自我赋能”已经完成。完成这一转变的志愿者,不再是一个“参与者”,而是已经具备主人翁意识的“管理者”。宋平安叔叔本是社区“常青藤”志愿队中的一员,在不断的“自我赋能”过程中,他牵头成立了“蓝马甲”志愿巡逻队,成为了新组织的队长。而长青藤志愿队也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裂变”。

   志愿队伍的孵化、赋能与裂变能够产生巨大的成效:一是促进居民自治,完成由“参与者”到“管理者”的转变,当居民拥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社区建设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二是志愿队伍从无到有,从一到无穷大的裂变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输出的自组织孵化经验,有利于新组织、新骨干的培养,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三是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当一个社区形成人人互助、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文明、道德、法治建设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雁塔区委文明办)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j9九游会官网的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j9九游会官网 copyright © 2012-2021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