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讲评帮乐庆"齐上阵 文明实践惠民生
稿件来源:西咸新区党工委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3-08-28 11:04
一场场政策理论宣讲、一幅幅文明新风画卷、一次次暖心服务……西咸新区全心全意念好“讲评帮乐庆”五字经,各文明实践所、站通过“讲”理论、“评”模范、“帮”邻里、“乐”美事、“庆”节日,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力、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讲”好理论知识 唱响文明新风
西咸新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宣传,把党“想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用“小故事”讲明“大道理”,用形式多样的宣讲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王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从群众普遍关心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家庭、电信诈骗、法律援助等方面着手,组织司法所、妇联的人民调解员赴大苏村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宣传活动。工作人员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基层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切实满足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
窑店街道畅夏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社区干部、积极分子、志愿者、居民代表及青少年看望慰问87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周树勤,听他讲述抗美援朝的“红色故事”。生活的“小故事”让居民群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学有所获,将党史宣讲到基层、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血脉之中。
周陵街道实践所、建章路街道长庆和兴园社区实践站等分别组织开展公共急救知识培训,邀请西安市急救中心专业人员为辖区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网格员等人培训急救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增强实践技能。老师围绕如何拨打120,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常见意外的处置等方面展开讲解,还用模拟假人现场示范了心肺复苏术、aed使用方法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流程。“十指交叉,伸直手臂,用掌根对胸骨进行按压……”“呼气时胸腔微微有起伏即可,不必太用力……”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亲自实践,急救安全技能得到了切实提高。

上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西安新时代文明实践“法援行”志愿服务队、陕西博硕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课堂进社区活动,集中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共同守护“她”权益。活动中,讲师结合最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经典案例进行讲述,引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家庭纠纷问题积极讨论。在普及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也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与侵权行为做斗争,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普法效果显著。
“评”出先进模范 营造和谐风气
西咸新区积极挖掘典型模范,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发掘身边好人好事、道德榜样,通过典型人物“以点带面”,树立一批向上向善、自立自强、勤俭持家的先进典型,运用榜样力量引导辖区居民,形成重品行、讲文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七夕节前夕,永乐镇永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情聚七夕 让爱传递”道德典型表彰活动,以独特的方式喜迎传统佳节。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金婚夫妻”等依次上台接受表彰,倡导贤德人士当好社区发展“领头羊”,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撑。
同样也是在七夕节,在底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盈盈秋光映鹊桥 滢滢瑞风漫底张”七夕主题活动中,获得“五好家庭”表彰的模范家庭,用贺卡、鲜花等方式向家人“表白”。他们的先进事迹让现场居民深受感染,让更多的居民对幸福家庭的模样有更为形象的认知。

窑店街道刘家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二季度表彰大会。此次评选出的先进典型,既有模范带头的优秀党员,也有把儿媳当成亲生闺女一样,帮着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的好婆婆,还有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对待的好儿媳,她们平凡而感人的优秀故事,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温暖了人心,传递了真情,传播了正能量。
窑店街道瑞秋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网格员面对面为居民讲解《居民公约》,鼓励居民互评行为习惯,落实好“民生筑情”工程。居民们对照公约内容自觉审视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分享良好的文明行为,并围绕公共空间乱堆杂物、车辆乱停乱放、不拴狗绳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互评。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践行居民公约,学习先进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更多人,践行文明行为,共同爱护美好家园。
“帮”扶急难愁盼 浸润群众心田
渭城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密依托实践阵地,围绕“渭您办”为民服务品牌,聚焦群众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常态化组织志愿者为孤残老人、困难群众上门开展义诊、清洁卫生等服务,实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真正把温暖关怀送进群众心里。
“阿姨,您这个指标虽然高了,但不用过于担心,平时需要注意饮食……”

玻璃厂社区实践站联合渭城卫生院在便民暖心屋开展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解读体检报告等爱老义诊服务。医务人员仔细地为老年人测量血糖、血压,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指导老人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宣教,为老人普及常见慢性病的日常护理知识,叮嘱老人平和心态,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朝阳四路社区实践站组织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入户助洁服务。志愿者们手持扫帚、拖把、抹布等工具认真清理老人家中的灰尘、垃圾以及屋内的杂物和地板,并检查了水电气等设施安全。工作人员不仅关心居民的生活状况,也关心居民的身心健康,为居民清洁家中卫生的同时也询问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及生活需求,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650社区实践站联合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智能助老、乐享生活”桑榆成长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解决老年人智能手机“不会用”“不敢用”“学不会”的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技能,克服恐惧,树立信心。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老人体验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促进社会交友圈的建设,打造朋辈群体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切实回应了老人的诉求。
“乐”享民生福利 丰富精神世界
西咸新区始终坚持文化为民、惠民、乐民,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组织举办了“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广场舞大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夏季戏曲“村晚”暨秦腔戏迷擂台赛等群众性娱乐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广场舞大赛现场,来自新区各新城、镇街的12支参赛团队“各显神通”。“我们都拥有爱,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在昆明池畔激荡,选手在台上有的在挥舞花扇,有的转动裙摆,红、橙、黄、绿各种艳丽的衣服为昆明池增添一抹色彩,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

“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泾河新城茯茶镇,来自新区的15组参赛选手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等“大咖”同台演出,十几位选手轮番演唱《红灯记》《赶坡》等精彩的秦腔经典唱段,或高亢激越,或婉转悠扬,听起来余韵绕梁、荡气回肠。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秦腔名家名戏,美美地过足了“戏迷瘾”“秦腔瘾”。
“庆”颂节日纪念 挖掘文化内涵
西咸新区深入挖掘纪念日、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让节日文化在基层焕发新气象,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8月22日七夕节当天,一场中华传统明制汉婚仪式在泾河新城崇文塔景区举行,7对新人身着传统礼服、携手相伴,在现场百位亲友与嘉宾的祝福下,共缔白首之约。明代古塔与明制中式婚礼相得益彰,让人有种迈古超今的穿越体验,同时也向全社会传递了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新婚俗理念。
周陵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七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分享爱情故事、弘扬优良家风等活动,为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添加温情,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在节日中得以交融升华。
正阳街道兰池佳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温情七夕·感恩党共颂新时代”主题活动。活动在居民代表演唱的秦腔《花木兰》选段中拉开序幕,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青少年代表分别深情诵读了《七夕,我在葡萄树下听语》《家风颂》《长恨歌》等经典诗篇,传递忠贞和睦的爱情观、家庭观。社区优秀家庭还通过分享自己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讲述他们的家风家事、夫妻相处之道,展现传统美德,弘扬优良家风。
北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爱情忠贞 家庭幸福”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七夕主题活动,引导辖区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鹊桥仙·纤云弄巧》《七夕》等古今经典诗词,相互回忆起与自己另一半相识相知相伴的过程,交流起自己的恋爱往事、家庭趣事,一起畅叙夫妻相处之道,介绍家风家训,礼赞和美家庭。